一場即興的演出,往往也有基本架構,有創意揮灑的彈性。在早餐店,我們也可以透過一樣的思維來檢視,服務流程中的變動與不變。舉兩個早餐店常見的問題,來思考流程中的彈性:
1. 當只需要一杯飲料的排在需要多份餐點的客人後面,該怎麼辦?是否仍需要按照點餐順序出餐呢?
2. 當同時進入多位客人時,但有人思考餐點的時間較長,是否仍需要依排隊順序點餐呢?
這兩個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,也應該有不一樣的考量與思考,如果店家的經驗豐富處理得宜,往往可以為先來後到的顧客找到兩全其美辦法。「時間感」絕對是流程應對中,必須要考慮的因素。在不同的劇本底下,我們有機會在不同的時機建立不同的時間感,這就可能是「即興演出」可以發揮效用的地方了。制式化的流程有助於標準化,但也可能反而犧牲了效率,當消費者的餐點複雜程度、猶豫時間、排隊順序不同時,需要不同的「時間感」。在不同的時間感的作用底下,消費者所造成的內心感受也會大大不同。消費者當消費者說:「我要的東西那麼簡單,為什麼還讓我等這麼久!」我們可以理解有可能是消費者「時間感」的設定出了問題,店家把設定時間與真實時間混為一談。此時,兼顧流程效率與心理感受的作法需要被考慮,如何取捨在這裡也顯得格外重要。
在開放式吧檯的傳統早餐店配置中,前台與後台人員的分野無法透過物理的位置進行區隔。因此,早餐店招待的角色就格外顯得很重要,透過適當的引導快速分流,取得消費者的點餐資訊:內用、外帶或特殊要求的複雜客製,還是簡單不過的制式餐點。判斷或提供足夠的資訊讓餐點製作人員決定製作與出餐的先後順序,協助顧客調整「感覺時鐘」,設定合理的時間感。除了快速處理訂單,減少客人等候時間以外,也同時讓消費者感受到點餐需求被重視,被處理,這樣,即使是在最繁忙的時段,也能夠強化服務上的體驗,自然也能維持品質與效能,並增加品牌的滿意度了。那麼重要的角色,需要具備怎樣的特質,多少的經驗?如果服務腳色錯亂,導致品質無法堅守,已有個明確的問題需要去解決。在店家的觀察當中,也看到了店家具體作法:為了解決點餐的亂象,店家會透過自製的標示規劃,如設立點餐區告示,告知消費者點餐、取餐位置。但是後天的改造,往往不盡人意。店家店主畢竟不是設計專業,自製DIY的標誌,反而可能會影響到消費者對於品牌的整體形象。如果沒有好的結構,僅仰賴即興來應對解決,往往只會事倍功半。顯然,明確的作業結構還是有助於即興的發揮。是不是SOP?很難一概而論,認知、物理、感官上的引導,都可能是這結構上的一個環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