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即兴的演出,往往也有基本架构,有创意挥洒的弹性。在早餐店,我们也可以透过一样的思维来检视,服务流程中的变动与不变。举两个早餐店常见的问题,来思考流程中的弹性:
1. 当只需要一杯饮料的排在需要多份餐点的客人后面,该怎么办?是否仍需要按照点餐顺序出餐呢?
2. 当同时进入多位客人时,但有人思考餐点的时间较长,是否仍需要依排队顺序点餐呢?
这两个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,也应该有不一样的考量与思考,如果店家的经验丰富处理得宜,往往可以为先来后到的顾客找到两全其美办法。 「时间感」绝对是流程应对中,必须要考虑的因素。在不同的剧本底下,我们有机会在不同的时机建立不同的时间感,这就可能是「即兴演出」可以发挥效用的地方了。制式化的流程有助于标准化,但也可能反而牺牲了效率,当消费者的餐点复杂程度、犹豫时间、排队顺序不同时,需要不同的「时间感」。在不同的时间感的作用底下,消费者所造成的内心感受也会大大不同。消费者当消费者说:「我要的东西那么简单,为什么还让我等这么久!」我们可以理解有可能是消费者「时间感」的设定出了问题,店家把设定时间与真实时间混为一谈。此时,兼顾流程效率与心理感受的作法需要被考虑,如何取舍在这里也显得格外重要。
在开放式吧台的传统早餐店配置中,前台与后台人员的分野无法透过物理的位置进行区隔。因此,早餐店招待的角色就格外显得很重要,透过适当的引导快速分流,取得消费者的点餐资讯:内用、外带或特殊要求的复杂客制,还是简单不过的制式餐点。判断或提供足够的资讯让餐点制作人员决定制作与出餐的先后顺序,协助顾客调整「感觉时钟」,设定合理的时间感。除了快速处理订单,减少客人等候时间以外,也同时让消费者感受到点餐需求被重视,被处理,这样,即使是在最繁忙的时段,也能够强化服务上的体验,自然也能维持品质与效能,并增加品牌的满意度了。那么重要的角色,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,多少的经验?如果服务脚色错乱,导致品质无法坚守,已有个明确的问题需要去解决。在店家的观察当中,也看到了店家具体作法:为了解决点餐的乱象,店家会透过自制的标示规划,如设立点餐区告示,告知消费者点餐、取餐位置。但是后天的改造,往往不尽人意。店家店主毕竟不是设计专业,自制DIY的标志,反而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整体形象。如果没有好的结构,仅仰赖即兴来应对解决,往往只会事倍功半。显然,明确的作业结构还是有助于即兴的发挥。是不是SOP?很难一概而论,认知、物理、感官上的引导,都可能是这结构上的一个环节。